门诊时间(无节假日)0:00 - 24:00

无障碍浏览 | 手机网站 | OA入口

邱家廷应用清疏肝胆、温补三阴法治疗幽门水肿
字体【 】     编辑日期:2021-07-16     来源:赣州市中医院     阅读次数:次     保护视力色: 

 张某,男,45岁,2018年10月28日初诊。

主诉:胃胀不舒,3年有余,加重3个月。
初诊:2005年3月自觉胃胀不舒,胃镜诊为“胃部幽门水肿”。服奥美拉唑、阿莫西林及其他中药,多方求医无效遂来诊。现症:胃胀,大便可,小便黄,右侧胁肋部闷痛,饥饿时伴耳胀,耳鸣,耳干。舌淡,苔白,脉弦。
中医辨证:胃痞(寒热互结)。
西医诊断:胃部幽门水肿。
治法:清疏肝胆,温补三阴。
处方:清胆和胃汤加减。
柴胡20g,黄芩12g,牡丹皮15g,栀子20g,桂枝20g,赤芍20g,白芍40g,炙甘草20g,茯苓20g,鳖甲15g,泽泻20g,白术10g,附子10g,丹参20g,檀香10g,砂仁10g,党参15g,干姜15g,桃仁10g,蒲黄15g,五灵脂15g,炙麻黄10g,细辛5g,生姜30g。6剂,水煎服。
二诊:2018年11月14日。胃胀、耳胀减轻,大便稀,每日2次,小便黄,眼睛时感模糊。舌质淡,苔白,脉弦滑。上方去砂仁、檀香,加茵陈30g。6剂,水煎服。
三诊:2018年11月20日。胃胀消失,仍耳胀耳闷,眼模糊,小便黄,大便稀,每日3~4次,余无不适。舌质淡,苔黄滑,脉弦。去茵陈、蒲黄、五灵脂,加红花10g、桔梗12g、枳壳12g。6剂,水煎服。
四诊:2018年11月27日。时发耳胀,头晕,自汗,余无不适。舌质淡,苔薄黄,脉弦。上方去红花、桔梗、枳壳,加薄荷6g、夏枯草30g、升麻10g、苍耳子15g、辛夷花15g。12剂,水煎服。
体会:痞满是以自觉心下痞塞,胸膈胀满,按之柔软,压之不痛,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。心下痞即指胃痞。高老认为此病发于胃脘,责之肝脾,如黄元御在《四圣心源》中曰:“胸膈之痞,缘肺胃上逆,浊气不降,而其中全是少阳甲木之邪。盖胃逆则肺胆俱无降路,胆木盘结,不得下行,经气郁迫,是以胸胁痛楚。”“胃痞”一证,多因饮食不慎、外邪犯胃等原因导致胃气郁滞,胃失和降,不通而病发。本案辨治应该注意两点:一是患者胃胀及右胁部闷痛,为肝胆郁热,横逆犯胃,胃纳脾化失职,故脘胀痞满,肝木横克脾土;二是患者伴耳胀,耳鸣,眼干,为肝火上炎所致,暗耗肝血继而出肝经阴虚而耳鸣、眼干。方选清胆和胃汤加减。方中柴胡、桂枝、鳖甲、白芍、黄芩入肝胆疏木达郁;茯苓、甘草健脾脾培土,渗湿化痰;其中半夏、鳖甲合用,散结行滞、和中降逆。肝失疏泄,肝郁气滞,肝血瘀阻,故伍桂枝茯苓丸、失笑散、丹参饮及血府逐瘀汤疏肝化瘀,理气止痛;患者耳闷,为肝火上扰,肾虚痰阻所致,加入栀子、茵陈、薄荷、夏枯草、升麻助柴胡黄芩以清肝火,配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苍耳子、辛夷花以温肾暖水、辛散透窍。诸药配合,使木气条达,脾土运转,肾水温暖,滞消郁散,诸证自除。
 

Copyright(c) www.jxsgzszyy.cn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