赣州市中医院 张时文主治中医师
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春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。一年之季在于春,春季是四季之中的开局季节,所以,从头开始做好养生,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,这在中医里头显得尤为重要。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春季养生。
中医养生宗于《黄帝内经》,经云:春三月,此为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;逆之则伤肝,夏为实寒变,奉长者少。所以,养生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,离不开衣、食、住、行、情等五个方面。
1、春捂秋冻不能忘
中国有一句养生谚语“春捂秋冻”,说的是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厚衣脱掉,预防倒春寒,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及孩童。春季多风,乍暖还寒,昼夜温差大,加之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,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,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这些特点,防止机体感受受风寒之邪。中医认为,春季多风,易寒易温,湿度增大,故春季容易受风邪、寒邪、湿温之邪滋扰。所以,春季容易发生流感、感冒、慢性咳嗽、慢性腰腿痛等疾患。气温骤升骤降,血管舒缩功能失调,则易诱发高血压、中风、冠心病等疾病。俗语说:“百草回芽,百病复发”,正是这个意思。因此,在春季,我们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,不要急于脱衣去袜,防止上述疾病的发生与加重。
2、省酸增甘把菌拦
民以食为天,药食同源,所以,饮食在养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唐代大医孙思邈《千金方》有云: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养肝气。这是春季养饮食养生的原则,中医认为春天属木,在脏为肝,在味为酸,此时肝旺,如果多食酸性食物,就会旺肝,而使肝火更旺,从而伤及脾胃。春季应多食一些性平味甘之品来补益脾胃,健脾胃,脾胃运化,湿邪无处可留,这样还可以防止“春困”,如大米、小米、糯米、苡米仁、山药、扁豆、萝卜、红枣、本地时兴蔬菜等,这里还要特别提出: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在食用蔬菜的时候,最好吃本地的时兴蔬菜,外地泊来之蔬菜往往与本地人在性味上不合。除此之外,春季阳气升发,新陈代谢旺盛,这时饮食要稍稍偏温,不能进食生冷之品,以防止损伤脾胃,因为中医认为苦寒败胃。可以晨起三片姜,胜过神仙汤,来振奋阳气;也可嚼点生蒜,研究显示,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增强食欲、有利消化,还有辅助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功效;此外,大蒜还是一味很好的天然杀菌食品。
3、晚卧早起身体康
到了春天,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,就是容易犯困,这就是“春困”。这是因为,春回大地,天气渐暖,湿度增大,脾阳被困,而脾主四肢,四肢乏力,故有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”之说,往往日高三丈,睡意未消。然而,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。因此,在起居方面要求晚卧早起,免冠披发,松缓衣带,舒展形体,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,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,以助生阳之气升发。如果贪睡,就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,从而增加脑梗塞、心肌梗塞等疾病形成的机会。
4、户外运动春养阳
“春夏养阳”,春天,自然界中阳气上升,中医讲究养生要顺应时令,春季“养阳”,“动则升阳”。春天阳光明媚,花草树木生机勃发,室外空气新鲜,满目是绿,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时节。应经常走出家门,多到户外活动,如到公园、城郊、乡下,在这些地方做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骑自行车、打太极拳、练太极剑、郊游、踏青、放风筝等,这样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力,增加新陈代谢、血液循环等,从而可达到舒展筋骨、畅通气血、强身健体、增加机体抵抗力的目的。但是,运动要因人制宜,如果感觉有些累了就应当休息一会儿。而且现在出现了雾霾天气,这时候可千万不能到户外活动,否则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出现。
5、 心胸开阔养肝方
中医认为,春属木,与肝相应,在情志为怒。要想肝脏强健,首先要学会不要随意动怒,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、乐观开朗、无忧无虑,从而使肝火不生,肝气正常生发、调达而无患。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,经常迁怒于人或事,就会伤及肝气,久而久之,则易导致肝病。同时,对于任何事物要做到“生而勿杀,于而勿夺,赏而不罚”,与自然界保持统一,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,充满勃勃生气,以利春阳生发之机。
春季养生,做好了,对人体有莫大的益外,但要是违反自然规律,恐怕就会损害人体了。只有掌握和应用正确的养生方法,并且持之以恒,才能真正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有序,实现理想的健康状态,达到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