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,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,时间是在公历1月5-7日之间,太阳位于黄经285°。对于中国而言,这时正值“三九”前后,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
寒冬已至,春天不再遥远。现在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,也正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时候,所谓“阳极则阴,阴极则阳”,冷到了极点,养生也应该格外注意。
防寒保暖
小寒季节是一年当中最冷的节气之一。中医认为,人体内的血液,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,尤其是体质较弱人群。因此,此时外出穿衣则应当以保暖为第一原则。关键是要注意保护头颈、背、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。
进补有度
中医认为,小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,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,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,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。进补时要因人而异,主要以调补、清补为主,不宜盲目大补,避免“补过了”。还要注意,千万别贪恋油腻、辛辣的食品,应以补气润燥为主。饮食以清淡少盐为主。
调畅情志
小寒时节阴雪纷纷,寒风凛冽,易扰动阳气,使人萎靡不振。《素问•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。”中医认为,肾者,封藏之本。与冬令之气相应,小寒之时,应调养心肾,以保精养神。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不良的干扰刺激,让心身处于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”状态,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,给人以愉悦之美。
适度运动
根据中医学理论,肾主骨生髓,而寒易伤肾,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,运动同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。运动前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。因为此时气温很低,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,极易发生运动损伤。另外,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较暖和时进行。
睡眠充足
《素问•四气调神大论》的要求: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”早睡晚起,顺应日光的运行规律,达到葆养精神和阳气,固护阴阳,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。而且,小寒季节,对于孩子和体弱,或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群,若能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、促进阴阳气化,达到促进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,预防各种呼吸道、消化道传染病的功效。
中医调养:
膏方滋补
民间有”冬令进补,春来打虎“的谚语。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,生活节奏不断加快,中青年上班族迫于日趋紧张的竞争压力和繁忙的工作,不时出现乏力、紧张、焦虑、失眠等亚健康状态,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出现,对于调理亚健康状态,膏方一人一方、口感细腻、便于服用的特色,也逐渐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。
三九天灸
三九天灸是中医穴位贴敷的一种,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,于三九时节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进行中药贴敷,药物透皮吸收后,刺激局部经络穴位,激发全身阳气,以预防和治疗疾病。三九贴是三伏贴的延续,可以预防慢性病的冬季复发和加重,对改善寒性体质也有积极作用。
艾灸疗法
艾灸疗法历史悠久,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到达病痛之处,加之温热刺激,达到疏通气血、扶正祛邪、调和阴阳、温经散寒、温阳补气的功效。艾灸对肩周炎、颈椎病、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,以及痛经、哮喘、慢性胃肠炎等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有较好的调养效果。
中药沐足
本草沐足是在传统养生保健理论指导下选配一定的本草植物,经过加工制成沐足包,进行足部浸沐的一种强身健体方法。足浴时,热水可促进药物更好地渗透进人体,药力通过足部经络穴位透达周身,能起到调节气血阴阳、散寒通经的效果。